这次的“国民顶流”一反常态,终于不是“花瓶”了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1-10-22   浏览次数:472   看图模式

今天这篇特意为“悬疑烧脑”类的高玩准备。

公寓里的尸体。

悬疑题材最经典模型之一。

到今天依然推陈出新:

两年前,日剧《轮到你了》。

披着小清新的皮,打开集体冷血杀人游戏的序幕。

一年前,国剧《摩天大楼》。

以大宝贝饰演的完美受害者起笔。

牵引出都市光鲜亮丽背后,灰暗残酷的现实。

今年,美剧入局。

打开方式却一反“常态”。

喜剧悬疑。

会笑?会哭?

Sir只能说都不是。

它的确能令你爆笑,窃笑,会心一笑……

但最终。

你绝对一点都笑不出来:

《公寓大楼里的谋杀案 第一季》

Only Murders in the Building Season 1

片名即剧情。

公寓大楼出现谋杀案,主角们充当起“侦探团”。

对,打引号的。

看这群“侦探”什么货色:

几个推理爱好者,组成年龄差好几倍的“爷孙团”。

浓浓的拼贴感。

连主演都像“拼”的:

可即使如此,外网成绩却硬得不行。

收视率,上线即打破Hulu平台的喜剧首播记录;

口碑,烂番茄专业、观众评分双高。

Sir一口气刷8集,别说,还真有点上头。

廉价的拼贴,输在混乱。

但高级的拼贴,先不说精彩,起码质感新鲜。

什么感觉?

像阿甘的巧克力盒。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集有什么惊喜在等你。

更像“悬疑盲盒”。

“包”装是一具尸体。

01

深夜,纽约一栋豪华公寓响起警报。

简单调查后

死者手上有残留火药;目前面临经济压力;电脑上还留有遗言。

警察判定,自杀。

很显然,有人不同意。

呐,就是眼前这三位。

从左到右:

都市太妹梅宝,失意老演员查尔斯,落魄戏剧导演奥利弗;

分别住12楼,14楼,10楼;

年龄职业八竿子打不着,唯一共同点:三人都是网上特别火的犯罪博客的忠实粉丝。

插手命案,还真不是因为兴奋过头。

一小时前,他们都和死者打过照面。

电梯里,死者油头西装,一副精英做派,就叫他油头哥。

即将自杀的loser?

怎么看都不像。

三人不约而同起疑。

还真被他们推出一些猫腻:

1,油头哥看着干干净净,进电梯却提着垃圾袋;

2,油头哥电话里重复提到,一个消失的包裹。

垃圾袋?包裹?

肯定藏着什么!

说干就干。

又是翻垃圾桶,又是私闯民宅,一番不正规调查后,真给他们找到突破口。

待收包裹内,一颗价值不菲的钻戒。

有谁会一边等着钻戒,一边自杀呢?

三人的兴奋劲彻底藏不住了。

我们行,我们上。

不仅要查他个水落石出,还要自立门户,搞起自己的犯罪播客。

名字来不及细想了,就叫“公寓大楼里的谋杀案”。

谁还没个“福尔摩斯”梦呢?

成团后,马上开始搜集信息。

三人出席油头哥葬礼,暗中观察。

谁知……

屁都没搜集到。

朋友?

没见到。

交情?

致辞环节,邻居连装都懒着装。

纷纷吐槽:

混蛋,没礼貌,会吼人……

连一只猫猫的死,都比油头哥更让人心疼。

葬礼没料,那就去现场看看吧。

三人团潜入凶杀现场,除血迹外一切保持着原样。

再次没想到。

油头哥平时人模人样。

活得不咋样嘛。

此外,还有不速之客。

地上有几处带血的脚印,来自一只猫。

线索都没头没尾?

可别小看这几个爱好者,他们一同分析,竟然就锁定了嫌疑人!

推理可谓简单粗暴:

就是隔壁刚死了猫的邻居!

事不宜迟,立刻上门问话。

毕竟……

话没问几句,人家就晕过去了。

晕血怎么杀人。

线索彻底断掉,但总有新的线索不断冒出来:

油头哥夹在书里的珠宝;

突然出现在奥利弗门前的威胁纸条;

三个业余侦探,有趣就有趣在——一切看起来都误打误撞,同时,一切又越来越煞有其事。

这不就是拆盲盒的心态?

不管拆出来的,是好是坏。

02

先将命案放到一边。

《公寓大楼》另一个不能不提的标签,喜剧。

说的不仅是剧集风格,更是全新的制作思路。

各种小花招,将刷剧乐趣不断延展。

剧里,三人团弄犯罪播客。

剧外,故事的打开方式也是播客。

氛围配合到底,剧组还在亚马逊开了个真实的播客节目。

每一期就是请演员们来聊聊幕后。

时不时抛出一些彩蛋和伏笔。

这也是Sir越看越“上头”的原因:

它用抽离主线的方式,让你更全方位地沉浸于剧集营造的世界观。

随着故事发展,Sir渐渐发现。

配角,竟然比主角都有戏。

每一集的开头,都有意识地围绕一个人物展开。

这个人,可以是主角。

也可以是这个小播客的忠实听众,搬着小凳子坐在大楼前催更。

别以为只是好玩。

负责此案的女警察,性格独断专行,认为主角们只是无聊愚蠢的播客迷。

但她可不仅仅是个“反派符号”。

几个镜头,串起角色逻辑:

性格,从小不合群,相信自己脑子里住着个军师。

工作,晋升局长的节骨眼,绝不能被翻案打脸。

强硬,也是一种理性。

当发现案子的确存在蹊跷时,也是她,悄悄为主角们做安排。

正是因为这些不起眼的配角。

一个个走上台前,盛装亮相,甚至偶尔成为C位。

——才让这桩命案引起的旋涡,席卷每一个“局外人”。

最让Sir印象深刻的。

第7集。

由头至尾,没有一句对白。

因为这一集的视角,是一个聋哑人。

以他的角度旁观命案的发生、调查、反转,以及周边的喧嚣。

偶尔调皮地打破“第四面墙”,向你吐槽。

这些杂音,听起来没有营养。

这些配角,看起来跟案情无关。

但正因为他们不断在你耳边絮絮叨叨,拉家常,扯闲篇,说胡话。

渐渐。

如催眠般。

观众开始相信:

你,就是他们的一份子;

你,就置身于这座发生谋杀案的大楼里。

03

而奇妙化学反应的基底,来自于主角三人团。

个个自带BGM登场。

查尔斯,一首乡村慢摇《曼哈顿》。

曾经是一名家喻户晓的侦探剧主角,如今只能死拽着过去的荣光。

绅士、敏感、脆弱,独居的社恐。

视线投来我移开,想进电梯我关门。

奥利弗,则是妥妥社交牛x症。

骚紫西装花围巾,纽约街上我最行。

作为一个戏剧导演,沟通交流是刻在DNA里的,任何一个社恐在他面前都无所遁形。

来自“洗牙妹”Sia的搞怪欢快曲顺势响起来。

梅宝,墨镜一戴,谁也不爱,被欧美流行环绕。

三个人看起来天差地别,但凑到一起还真不违和。

查案,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

为什么坚持下去,则各有动机。

久违舞台的奥利弗,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导演机会。

就算是小播客也要支棱起来。

随时随地准备录音,拉赞助,想台词。

MC,自然由查尔斯担任。

又一次做回主角,这回还是一个真·侦探,兴奋程度堪比事业第二春。

至于梅宝。

在看到油头哥尸体的那晚,她第一时间就否认了自杀的说法。

可以说是下意识的。

不仅因为,油头哥是她从小认识的朋友。

也因为,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看到好友死亡。

同样在这所公寓,同样是横死。

也就是油头哥家那一排童书。

其中一个女孩在三年前坠死。

那次事件,油头哥作为目击者,看到了凶手,却三缄其口。

最终,“哈迪男孩”一个死亡,一个被冤枉入狱,剩下两个形同陌路。

这一次,梅宝说什么,也要找到真相。

不仅找到死亡的真相,更是为了看到人的真相。

还记得Sir最开始说的吗?

——这才是《公寓大楼》最精彩的彩蛋。

这几个主角,并不只是在探案。

他们还在探自己。

奥利弗打扮光鲜背后的贫穷;

查尔斯站在舞台半辈子,却是个社恐;

以及梅宝挥之不去的孤独。

最终,《公寓大楼》讲的是一个关于“遗憾”的故事。

我们面对无法追回的遗憾,如何继续活下去。

调查过程,主角们是想帮油头哥拼凑真相,也是想帮自己追回遗憾。

当然徒劳。

但就不追了吗?

主角三人选择了追,但公寓里还有更多模糊的面孔。

他们便是我们。

注意英文译名:Only Murders in the Building.

——所有人都是“凶手”。

某程度上,我们每个人被迫都“杀死”过什么。

生命、欲望、梦想、感情……

而这件“谋杀案”。

将永远萦绕在属于你的那座“公寓大楼”。

你是选择不断接近它?

还是视若无睹地继续生活?

去看吧。

Sir相信,你会有新的答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超有钱婆婆773

0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内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