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范伟、窦骁、张颂文主演的《不速来客》?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1-10-25   浏览次数:815   看图模式

简单谈几句个人的看法。

特注:由于观看的是点映,考虑含有大量剧透,请务必谨慎阅读。

在高潮来临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电影始终在试图建立一种人物之间的对等性。范伟和窦骁都肿了眼睛,且分别是左眼和右眼,形成了镜像一般的对应。而在范伟和张颂文之间,则是行为上的:先是范伟用胶带捆绑张颂文,而后宾主易位,张颂文捆绑范伟。更明确的,则是窦骁在不同优劣形势的情境下,对范伟和张颂文分别说出的“大哥,你是好人”。这种对应,发展到影片的高潮段落也依然存在:窦骁在伪装凶案现场的时候,被刺伤的范伟说出了电影开头部分、范伟曾经对他说过的那句话,“你信我,我什么都不会说”,而也同样地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可——无法看透对方的真心,那么信得过的,就只有自己。

而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于两个杀人事件的倒叙式处理方法,也构成了对人物身份模糊化的表达辅助。导演采取了反复多次的倒叙闪回,一次次地将时间轴回滚,补足事件的背景前导,而正顺序的时间点则保持在“杀人事件”的结果状态。以倒叙不断给予观众更多信息、刷新人物形象、更改现有认知的手法,本身并不稀奇。在本片中,基于第一阶段的表达方向,比较值得注意的是,纵然多次闪回,导演始终回避着关键的杀人瞬间,如此一来,谁杀的、怎么杀的、是否故意,完全未知,而一次次闪回带来的新信息,则只是让人物的形象在暂时状态下刷新,而后马上迎来下一次改变,定性真相的杀人瞬间则被掩盖了。闪回带来的,不是惯常的“愈发清晰”,而是人物形象的愈发混沌。

随后,从尤老板真身的出现为开端,影片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升级表现:人物的形象模糊化开始后退,让位于人物形象明确后、围绕“摇摆中的善恶选择”的第二层表达。一个非常有象征意义的情况,依然来自于“杀人瞬间”——是尤老板在视线模糊间错打了女人,从而导致了女人的死亡。两宗事件中的第一件,第一次明确了。

由这一丝质变为开端,电影马上进入了彻底的第二层次表达,迎来了时间较短、意义重大的高潮部分。一个对高潮的引领段落是,当张耀忠拿出孩子完成交易时,窦骁阻止了想要从冰箱里取钱的范伟,而是拿出了自己藏在外卖箱里的那一份。此时,他的形象保持在“体谅为了孩子手术的范伟”的好人形象。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完全的推翻——他只是为了拿到更重的外卖箱,用它打翻张老板等人,私吞所有的钱财。

但是,从成片结果上看,这种两个阶段递进演变的主题架构思路,却显得野心过大,完成度不够完美。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两个阶段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一阶段对第二阶段的铺垫功能,都不算很好。二者更多的是互为掣肘,而非相反。

但是,导演的功夫,其实都下在了非剧情的环节。在剧情层面上,他没有办法优化任何事情。

第一阶段,为了人物形象模糊化的表现效果,导演几乎掩盖了所有可以明晰人物身份的信息。一次次的闪回,能够在当时表述目标下反复更新人物形象,但这种一味的叠加迷雾,就会浪费掉宝贵的时间空间资源,让人物的背景、动机、内心,得不到详尽具体的陈述机会。

这个手法对第一阶段很有效,但到了第二阶段的表述下,就成了负面资产。作为在生活的不如意之下人心摇摆的结果,选择善者、堕落恶者,无疑都需要大量且细致的内心世界呈现。只有导演具体地给出了他们面对的境况,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在其中的纠结,他们的选择才有背后的支撑,才能言之有物。事实上,第二阶段的表达,是一个对于人心的挖掘剖析。然而,第一阶段的表达,则要求正相反,是对于人心的模糊化塑造。

对此,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在第一阶段中,利用闪回等形式,在实现模糊化基础的前提下,也循序渐进地让人物的大体背景、人生,慢慢明晰,围绕具体事件的模糊与针对人物周边,同步进行。然而,本片在第一阶段的剧情处理,除了对范伟“救儿子”的台词铺垫——且也非常单薄——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第二阶段中可以用到的正向信息。尤其是非常重要的,张颂文的真正“善”之动机:拯救拐卖儿童,几乎没有剧情层面的任何清晰线索,哪怕碎片。

导演在非剧情层面做的过渡、对应努力,恰恰应该是下在剧情层面上。这当然非常困难,但却是这种表达模式的必备条件。否则,结果就会是本片这样。第一阶段全员模糊,完全不明,因此只能在第二阶段里调用闪回,将张颂文的动机、背景,以一种整块的形式抛出来。而更笨重的,则是对另一关键人物窦骁的表现:由于此前段落里对相关交代的毫无提及,导演只能在他明确犯案后,让他口头自述,来回放他的心路历程。

信息的不完全、情感传达的不共感,便会导致影片最后“向善,向恶“表达的力度全无,宛若强行说教、生硬扭转的空中楼阁。

反过来说,作为第二阶段的起手象征,导演安排的两个形象明确化的人物:张颂文与尤老板,显然也对第一阶段的表达产生了负作用。为了两阶段的衔接,导演安排了一个上述的过渡部分。然而,这就导致,电影还停留在第一阶段,全员的模糊化状态却已经提前打破了:在范伟、窦骁依然拥有一个“警察,黑庄”的形象变化发展时,张颂文的形象提前明确了,而场景里更是多出了尤老板这样一个彻头彻尾单一形象的功能化人物。由于对第二阶段的引导考虑,第一阶段的氛围语境,也被削弱了。

这部电影的导演,体现出了一定的创作潜力,无论是双层的递进主题,还是对两个阶段间的过渡引导、整体对接,导演都展现出了一些想法,以及非剧情层面的不错技巧。这也让本片在非剧情层面上,拥有了相对的结构之美。但是,在剧情层面上,导演的手法却失之于顾此失彼的缺陷,不仅没有兼顾两个阶段,反而在只埋头当前阶段的聚焦中,造成了两个阶段在表现力度上的互为排斥结果。

一个北京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的提名,是对本片导演比较恰当的判定。未来可期,尚需努力。52

0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内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