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票房冠军,冲击奥斯卡,这部斥资200亿的“韩版战狼”爆了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1-10-25   浏览次数:845   看图模式

最近,不少国家和地区都陆陆续续公布了自己的“申奥片”,中国大陆到底选择哪一部参赛,暂时还是个悬念。

隔壁韩国却已经早早选出了他们的申奥片,就是最近大热的《摩加迪沙》,一部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主旋律片。

作为一部动作类型片,它不仅将代表韩国参加奥斯卡,更狂斩了釜山电影节六项大奖,也是韩国的年度票房冠军,目前在豆瓣是稳稳的8.2分。

影片改编自韩国外交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姜前外交大使于1997年卸任后,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写成了小说《逃亡》。

导演将“南北关系”这个韩国艺术创作不竭的灵感来源,嫁接在堪称类型片标配的“跨国逃亡”这一结构上。

乍一看,仿佛是《战狼2》或《红海行动》的翻版,实际上,更像《逃离德黑兰》 《共同警备区》的混合体。

01

“摩加迪沙”指的是索马里的首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朝韩两地正为了加入联合国,在非洲展开激烈的外交竞赛,谁能拉拢索马里总统的选票,谁就离获得席位更近了一步。

在这个大背景下,导演用叙事功力,将一个复杂的政治故事,不着痕迹地分割成两个段落,让它为故事的可看性服务。

影片的第一部分,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手法,渲染着当时朝韩双方的外交神经战,全程摩洛哥实景拍摄,带领我们直接进入曾经水深火热的非洲大陆。

降职至此的康律师,老油条韩大使是南韩的外交人员,刚踏上摩加迪沙的土地没多久,就先被北韩的外交官摆了一道。

千里迢迢给索马里总统准备好的见面礼,半路就被蓄意抢劫打得头破血流,原定好的总统会面,也眼睁睁地被对方截胡。

当然,康律师也不是吃素的,转头就花重金请当地人传播小道消息,声称朝鲜方给索马里叛军提供武器,试图离间其与官方政府的关系。

当朝韩两方为了拉拢索马里当局,争得脸红脖子粗时,当地的官员却一会儿唱白脸,一会儿唱红脸,坐收渔翁之利。

所谓的外交不过是利益交换,你想当我们的“好朋友”,就拿出超过朝鲜的“诚意”,比如资助索马里留学生啦、设立奖学金,有钱都好说。

02

在这种松弛的节奏中,故事渐入佳境,进入了它的第二个阶段:1990年,索马里暴动发生。

画面极具象征意味地从总统府门口划过,“朱门酒肉臭”的围墙外,硝烟四起,仿佛瞬间堕入无边地狱,从小小的争吵到真正的战争,一切才正要开始。

随着叛军正式进入摩加迪沙,一切都乱套了,枪子横飞、火光漫天,大使馆被封锁,疏散飞机无法起飞,大臣全部逃走,摩加迪沙成了孤立的人间地狱。

影片也随之迎来了第一个小高潮,叛军横冲直撞地进入朝鲜大使馆,几乎是杀红了眼,见东西就抢,见人就杀,达到了暴戾癫狂的峰值,人比野兽还恐怖。

为了活命,朝鲜大使拖家带口,老少妇孺被迫穿越火线,寻找援助,漫天红光中只有尸横遍野,和啃尸狂吠的野狗。

终于,许峻豪饰演的朝鲜外交官,尽显疲态地站在韩国大使馆的门口,他的背后是一众同事和家人,眼前是等同于“叛变”的南韩敌对势力。

一墙之隔,生还是死,走还是留,求还是不求,一切都在不言中了,但影片并未满足于“南北关系”本身所带来的戏剧张力,而是更进一步为政治博弈加码。

就算是在生死的危急关头,两方还在各怀鬼胎,一个进去了却想着接管对方的大使馆,一个接纳了却想着将对方全员收编。

在封闭的大使馆内,势不两立的两方人员共处一室,分享物资,艰难度日,从大使、女人到孩子,每一个都是各怀鬼胎,处处是眼线。

第一顿饭,北韩人员迟迟不动筷子,在僵持的沉默中,韩大使将自己的饭碗与对方交换,终于可以吃饭了。

同样是在饭桌上,韩国大使的妻子夹不起黏在一起的紫苏叶,对面的朝鲜女人就默契的伸出筷子帮忙。

但更难的还在后面,在被全祖国、被全世界都抛弃的摩加迪沙,为了生存抱团取暖的南韩北韩,又将如何逃出生天……

03

看之前,大部分观众都将本片预设为一个韩国的主旋律类型片,事实上,在类型之外,它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丢人的故事。

因为韩国政府从头到尾都没有给沦陷在索马里的外交人员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援助,影片毫不避讳政府的彻底失职,不去强调一个民族主义的立场。

为了活命,两方人员不得不挥舞着太极旗在索马里街头奔驰,这也意味着朝鲜人也举起了大韩民国的国旗,但在电影中,导演特意将太极旗换成了白旗。

这种耐人寻味的改动,也意味着本片不愿落入一个意识形态选择的陷阱,这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围绕着“南北统一”的核心理念,旋转出多个层次。

这也是影片最令人叫绝的地方,在本该是一个看了前情就知道结尾的主旋律故事中,却用类型片的节奏和元素,触及了更多的思考。233

0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内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