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票房破5亿,“志愿军”让人热泪盈眶,《长津湖》为何这么牛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1-10-03   浏览次数:720   看图模式

文|令狐伯光

2021年国庆档真的被点燃了,而点燃这个档期的就是战争大片《长津湖》。

这部电影上映首日票房破了3亿,截止本帖发表前已经破了5亿,预测两天票房将破6亿甚至更高,可以说给自原本暑期档以来沉寂的中国电影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救市了。

同时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热情也很高,首先这个票房大卖的证明就不用多讲了。而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好评居多,战争场面又燃又爆,角色也非常的鲜活,而关于“抗美援朝”为何而战也说得非常清楚。

甚至有的观众和自媒体用这几年最好的国产战争片,再到国产战争天花板来评价这部电影。那么问题就来了,《长津湖》真的是国产战争片的“天花板”吗?

答案是有史以来肯定算不上,《长津湖》确实比以往的国产战争片有很大的提高,无论是武器还原还是基层战术,敌我双方都是竭尽全力利用自己的优势,美军顽强,我们更加的顽强!

这部电影讲清楚了志愿军为何而战,志愿军为何能够战胜,这就是它最大的意义。

《长津湖》为什么值得大爆?我们看《金刚川》就知道了

国产战争片为何难拍呢?这个要看战争片的背景,目前国产战争片主要展现的还是“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其它近代战争涉及的就比较少了,而如果不算冯小宁《战争三部曲》和更早的战争片。

2010年至今的国产战争片在表达上都是很“纠结”的,观众对于它们也是吵个不停。因为这段历史的遗留确实非常的复杂,果党的正面抗战,我军前期成长不足,日军的凶残和完成工业化强国的厉害,再到后期美国介入打入日本本土加速结束战争等等。

这几年关于“抗日战争”的战争片要么就是在视角上引发了争议,像《南京,南京》《八佰》就是这样,要么在内核表达上面有争议,比如《集结号》等等。

总的来说,“抗日战争”因为历史遗留它确实是复杂的,而“抗美援朝”则是恰恰相反的。

“抗美援朝”能够打赢则没有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因为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而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民族解放的志愿军太强了,强到以落后的农业国军队战胜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工业大国。

志愿军能够战胜美军凭借的是领导的战略,战术智慧。志愿军过硬的军事素质,丰富的战争经验和无与伦比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这和凭借武器先进打了很多胜仗,狂妄自大的美军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拍“抗美援朝”只要还原历史上这个志愿军精神,再到电影工业技术到位就行了,中国观众也都这样要求的。明明感觉很简单,但也因为历史发展的关系。当下中国影视圈至少主流电影圈创是不了解,甚至理解上是歪的。

很多观众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片一直在要求三三制,服化道之类的。这个其实只是“术”的层面体现,而不是电影内核“道”的层面。“抗美援朝”战争片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这个战争是宏大的,志愿军为什么而战?

如果从这个场面上看,陈凯歌、抑或是徐克林超贤原本来看都不太合适的,因为他们原本在“道”的理解上,因为成长环境都是有问题的。

徐克,林超贤都是香港大导演,他们是很难拍出宏大叙事的,因为他们生长的环境香港就是那样的小城市,他们更擅长的是小城市里的“黑帮打架”。

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为何还行呢?

这个故事本身是个富有传奇的故事,也没有多大的地盘和复杂的人物。徐克用他擅长的武侠电影方式去叙述故事,再辅以他追求的先进电影工业,最终完成了确实好看的现代军事武侠大片。

林超贤更不用多提了,《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就是把发生的历史事件,用他学到的美国那套电影工业嫁接了过来,历史事件和文化细节由编剧和官方把握,他也没心思去什么“阴阳怪气”,两部电影也做到很好的效果。

至于陈凯歌只要看过他大部分电影,甚至看过《演员请就位》陈凯歌拍的短片,你就会发现这位第五代导演深受当时“伤痕文学”,再到受到西方、日本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

陈凯歌非常擅长浪漫主义,而且是西方、日本思想式的浪漫主义。

这个东西如果有编剧限制,和导演适当的结合结果会很好,最典型的就是大家都说的他没有动剧本的《霸王别姬》,而他动了剧本的电影就是细节文化隐喻惊人,但整体混乱如《妖猫传》等等。

这其实就是唯心主义的个人主义,大事件的存在是因为“我”的参与。最终运用到宏大叙事上,就会显得非常的狭隘了——最重要的是他还把西方思想文化那套,用到中国式集体主义的宏观叙事上。

这就是陈凯歌拍的《白昼流星》的问题,也是当时很多人批评他的点。因为他用了西方《悲惨世界》的架构精神去隐喻“中国扶贫”,再用西方宗教天神降世去代表“中国航天”,那味儿能对喽。

而且,这对于追求真实细节的中国观众而言,两个少年能闯入中国航天现场太假的毛病就更不用多讲了。

我个人挺喜欢吴京,郭帆这类内地青年电影人,《战狼》不是宏大叙事是可以用个人英雄主义手法的,这没有问题。但“抗美援朝”是宏大叙事,突出的个人英雄主义反而坏事,郭帆的《流浪地球》是这些年唯一一部构建这个宏观叙事的国产商业大片。

而管虎的《八佰》就是叙事纠结,《金刚川》就是没有把握好。

国产战争片“天花板?”,《长津湖》至少没有阴阳怪气

别看上面像是批评三位导演的缺点,但这部电影三位导演在一起,再结合兰晓龙的剧本最终还是起到相当不错的效果。他们的融合不能说完美,至少这个“抗美援朝”的历史精神是终于有了。

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个导演各负责三个片段,某种程度也规避了他们的缺点。

先说陈凯歌导演,上面说过陈导因为受西方,日本思想文化影响太深。之前他老用那套“浪漫主义”去构建新中国的宏观叙事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搁《长津湖》里的前半段不得不说反倒非常适合。

伍千里(吴京饰演)打完解放战争回到家乡,父母分了地,调皮的弟弟也长大了。到时种地盖好房子给弟弟说媳妇儿。看着开始伍千里荡漾在新中国的湖面上,伍万里奔跑在乡野道路上,相信不会有人为中国的大好河山而震撼。

可美国帝国主义打到朝鲜打破这个希望,教员和高层的战略决策,宋时轮战前动员的向前向前,为了保护美好生活的愿望,战前总动员的宏大叙事。再到七连士兵的互动,这种情绪在伍万里赌气,打开车门看到长城而达到巅峰。

这个长城的景象真的太浪漫主义,可当时是如此的合适,甚至具有一种难得的史诗感。

陈凯歌只要不动剧本真的把这种中国人的浪漫拍得非常动人,我个人回想起来因为美国飞机的逼迫,七连战士在丹东紧急出发了,后勤军官和大家追着火车送棉衣的戏份都拍得很好,那种精神真的动人。

徐克导演负责的应该是大场面和大特效的戏份,不得不说大特效确实差了点。但这场面拍得确实非常宏大,宏观叙事上也是到位的。“仁川登陆”时美军武器的先进,麦克阿瑟出现时来了一个仰拍,深刻展现了麦克阿瑟和美军的狂妄自大。

后来美军飞机每次飞行的强大压迫力,再到战斗机投掷炸弹的厉害都展现得不错。

最后林超贤导演负责的就是几场战争戏,前半段到炸通讯塔这场戏拍得非常的优秀。中美高层的决策,中层宋时轮,美国上校的战略推进,七连等基层的决断,炸通讯塔的战斗有攻坚和打援两个战场。

虽然七连打的是遭遇战,但是我军两方迅速组织在一起。双方目标很明确,连长,指导员等长官迅速部署,连长,指导员和士兵作战很讲战术。远距离的狙击战,中景巷战的火力压制,近距离的拼杀都拍得很到位。

可以说紧张刺激又有理有节,绝对不是乱打一通。

最关键的是也没有把美军故意弱化那方面拍,那边同样有厉害的狙击手。他们火力强大就一直用火炮,机枪,再到坦克去打。士兵虽然打不过就想撤退但作战也非常的勇猛,绝不会像韩国战争片,还有印度战争片把敌人使劲弱化的那种。

场战争场面说实话就有点仓促了,新兴里的战斗没有前面拍的有节奏感,这次是总攻感觉导演有点没hol不住,实话实说确实是有点乱的。

按照道理说总攻战应该是宋时轮等中层战略调动,中层排兵布阵和基层操作。其中基层主要展现七连等士兵的操作和厮杀才对,电影里面只有基层一片混乱的厮杀,攻击目标和打法也没有之前那场有理有节。

最后的杨根思烈士和冰雕连插入有些生硬,一如美军兴南港跑路不够仓促等等一样。最终就导致了很多观众吐槽这个有些突然的结尾,虽然传闻还有下一部《水门桥》,但现在确实仓促了点。

这个想想也算情有可原,电影时长是有限的,现在电影已经长达3个小时了。但电影故事的框架太大了,电影从“仁川登陆”开始拍,有中美高层的决策,有七连士兵和成长,同时“长津湖战役”点多面大都在拍。

这样3个小时的电影真心无办法面面俱到,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可惜吧。

尾声

《长津湖》到底是不是国产战争片的“天花板”呢?我认为这个答案并不重要。

这部电影的缺点不是没有,而且还挺明显的。但更重要的还是它在优点上的呈现,尤其是在新时代中国观众要求表现那个时代精神的时候,它适当地出现了,同时表现出了那个时代的志愿军精神。

比如表现了连队,有政委,没有提到党员的核心作用;表现营连战斗,多英勇,少基层单位的灵活机智的组织;还有片中前后呼应突出了为谁而战等等,这就已经足够了。

毕竟为什么要打这仗电影表达得很明确,志愿军不是不是像《集结号》一样被人骗上了前线,更不是像《金刚川》这种为了兄弟搞江湖决斗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

“牺牲是为了后代不再有战火。”

“仗要在我们这代人打完。”

“打这仗是要保卫当前胜利的果实。”

《长津湖》能够拍出真正的“抗美援朝”历史精神,更借着这个国庆档把这个精神传播下去,这不比什么国产战争片“天花板”重要得多么。840

0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内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