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父母去世后,成年的姐姐为什么不愿养年幼的弟弟?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1-11-13   浏览次数:260   看图模式

家是最温馨的港湾,家人是我们最值得信赖的人,在一个家庭之中,如果家人不幸发生意外,那么,家庭成员之间一定会相互扶持,帮助彼此度过难关。

然而,在电影《我的姐姐》之中,由张子枫所饰演的姐姐,在父母因意外去世之后,却并不情愿抚养年幼的弟弟长大成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在我看来,姐弟之间的感情之所以不够亲近,主要是源于他们原生家庭的问题,因为父母的重男轻女,让姐姐从小感受不到平等的爱,所以,在姐姐心中,这个家不是一个温暖的港湾,而是一个冰冷的牢笼,使得她想要逃离,想要向外独立,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父母因意外去世之后,弟弟却又成为了姐姐外出独立的阻碍,这使得原本就对家人感情淡漠的姐姐,更加觉得弟弟是一个拖累了。

《我的姐姐》这部电影使我明白,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敏感脆弱的,假如父母不能够保证,用同等的爱去关爱所有孩子,那么,他们可能就不配拥有多个孩子。

一,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让女儿感觉不到归属感。

即使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进步的今天,在一些人的脑海中,仍然有着重男轻女的错误观念。

这些人错误地认为只有儿子能给自己传宗接代,只有儿子能给自己养老,而女儿终究会出嫁,成为“外姓人”。

在电影《我的姐姐》中,父母为了再生育一个儿子,不在意女儿的感受,让女儿装成残疾人,只为了拿到一张准生证。

或许,在父母眼中,这种装成残疾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在女儿眼中,这却是她不受重视的体现,同时也意味着在女孩最爱漂亮的年龄,她不能再穿裙子。

女孩儿大多早熟,她们的心思也大都是敏感细腻的,父母的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女儿产生一种想法,在父母眼中,我是不受重视的,我是多余的,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她对于家的归属感自然会降低。

在我看来,身为父母有义务保护孩子的心灵不受到伤害,假使父母有多个孩子,也不能任性地去偏爱任何一个人,要做到雨露均沾,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同等的爱。

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灵才会是健康完整的,孩子之间的感情也才会是亲近的,家庭也才能够和睦。

从小缺失关爱的孩子,是不能在家庭中找到归属感的,因为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家中的一份子,因此也不认为自己有义务为家庭付出。

二,父母爱的不均衡,会使得子女之间产生矛盾。

父母太过爱一个孩子,而忽视了另一个孩子,那么,被忽视的孩子就会对被关爱的孩子产生敌意,认为是他抢走了父母的爱。

聪明的父母,会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并告知他们家的概念,教导他们相互关心,相互扶持。

在《我的姐姐》这部电影中,父母显然很不聪明,因为他们过于地偏爱儿子,而使得女儿感到心寒,想要逃离。

在电影中有这样一幕情节,让人难忘,父母因车祸去世后,女儿去到事发现场,对办案人员说,我是他们的女儿。

不过,办案人员却表示,在死者的遗物之中,只看到了他们和儿子的合照,并不能确定女儿的身份,这一幕也是令人心寒。

既然是全家福的照片,当然少不了女儿,可是,父母在随身携带的照片中,竟然将女儿忽略了,这一点足以伤害掉女儿年幼的心灵。

在我看来,姐姐之所以不愿意在父母去世后抚养弟弟,就是因为她没有在这个家中感觉到归属感,又因为父母对弟弟的溺爱,而对弟弟心中有想法,不愿意亲近弟弟。

假若当初父母能够用平等的爱,去爱护姐弟俩,让他们有是一家人的感觉,那么我想,姐姐是不会忍心抛下弟弟的。

三,父母对子女平等的爱,会让子女感念一生。

《我的弟弟》这部电影,使我想起了另外一部老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在那部电影之中,同样是多子女的家庭,同样是父母因意外去世,但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却异常深厚。

这都是因为,在《我的父亲母亲》那部电影中,父母对于众多子女的爱是平等的,他们不会偏爱任何一个人,而是将所有的子女都视为珍宝。

也正是因为这种温暖的家庭回忆,使得众多兄弟姐妹在多年之后的重聚中,仍然能够心怀彼此,相互关爱。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在我看来,有责任心且明事理的父母,应该用同等的爱去对待子女,只有这样,才能让子女之间相亲相爱,愿意相互扶持。

在《我的弟弟》这部电影之中,姐姐之所以不愿意抚养弟弟,就是因为她没有在家庭中感受到父母平等的爱,以致于她对这个家缺乏归属感,不认为自己是家庭中的成员。

所以说,如果一对父母,想要不止一个孩子,那么,他们就一定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感受到平等的爱,唯有这样,才能使得家庭温馨和睦。874

0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内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