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请指教》一星差评近半,嘉宾双标太明显,王晶临时选吴镇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1-11-14   浏览次数:797   看图模式

11月13日晚,真人秀《导演请指教》播出了第二期下半集,在网络上引发不小的争议。

这档节目以导演竞技为核心,一共10期,由王晶、方励、陈祉希、郝蕾四位“制片人”在台上点评并和参与节目的导演相互选择,16位导演各自用3天的时间拍摄短片参与竞技,另外还有由影评人组成的专业鉴影团在现场参与点评。

其实在《我就是演员》《演员请就位》等同类综艺播出后,《导演请指教》在节目环节和流程设定上相对成熟,没有什么硬伤,但节目从第一期上线后就在豆瓣收到了大量差评,而第二期播出后,截止到11月14日一早,会发现节目豆瓣评分已经跌至4.0,有超过7800位观众打分,其中有近半观众打出一星,比例为49%,二星和三星加起来的占比超过37%,算起来,一星到三星差评的占比加起来已经达到了85%以上,仅有不到14%的观众给出四星和五星好评。

第二期节目播出后,最新评论持续出现大量一星差评,有网友写道“不能打负分我难受,每集都能被气死。”还有网友指责节目看人下菜碟,对向国强、梁龙批评拉踩,对吴镇宇根本没拍完的短片不敢说实话尬吹,德格娜的故事讲得细腻朴实却被痛批。

往下翻看评论,会发现很多人都在指责制片人、影评人双标。不过也有观众认为节目赛制有问题,两三天拍不出来优秀作品,大多充斥着一股赶工和粗制滥造的味道。

必须要说的是,任何一档节目都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像《导演请指教》这样如此一边倒的差评肯定是节目本身存在问题。看完两期节目制片人和影评人们对作品、导演的点评之后,会发现确实就像观众指出的那样,制片人和影评人们不得不让人怀疑缺少统一的标准,在点评上不太具备公信力。

第二期节目同样播出四个作品,其中曾赠导演改编的《爱情》得到了一致好评,但争议较大的是吴镇宇和德格娜的作品,如果对比一下制片人和影评人们之前的点评,会发现确实有失公允。

先来说吴镇宇改编自《想见你》的作品,大胆颠覆了原作的画风和气质,用充满悬疑感的冷色调重新呈现穿越元素和三个人的情感关系。但这个作品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故事没讲清楚、叙事混乱,整个作品缺乏完整性,没头没尾。

制片人陈祉希直指没有看懂。在节目的规则限定下,导演需要在短时间内构建一个完成的作品,很明显吴镇宇的这个作品并不合格。

吴镇宇的解释是自己的作品超支了,为了公平,分成了两段,所有观众的疑惑在下一部作品中会给出解答,而为了保证公平,在相同预算下完成作品,所以才分拆成两半。

但制片人和影评人的点评实在不能让人苟同。影片播映结束后,郝蕾第一个发言,她首先带入个人情感,说吴镇宇是自己的偶像,他的作品基本都看过。接着避开作品本身,说“演员保持得真的很好。”

后面出镜较多的影评人孟中也表达了对作品的喜欢,认为吴镇宇让作品摆脱了偶像剧的痕迹,成为有着作者风格,并且很成熟,我们很难在新人导演身上看到这样熟练的掌控。

那么说回到第一期,当时梁龙导演了一个黑白近乎默片的作品,按照孟中的标准来说,肯定是更加风格突出、更加具备作者风格,也完全是梁龙本人特立独行的调性。然而当时孟中批评的很严厉,他认为电影是面向观众的,如果过度强调导演内心体验而忽略了观众,是错误的。如此明显的双标,如何服众?

更有意思的是方励,很明显他对作品是不满意的,认为作品中现在时和过去时没有表达清楚,还打断你吴镇宇说自己将一次拍摄剪成两段,认为他就应该在台上单独讲当前播出的这个作品。

然而,当看到后面几个人都在力挺吴镇宇之后,他后面又改口说“电影需要看懂什么,电影本来就是个意境、就是个感受,你感受好不就行了吗?”还表示电影就应该是多元的。如此前后不一致的观点,实在是让人很迷惑。

接着到了德格娜导演的《回到伯勒根河》,镜头细腻、叙事温婉,折射现实,让不少观众为之感动。但郝蕾却表示故事呈现的方式有些陈旧,因为这样的电影她看得太多了。这个观点也很难让人认同,低成本的小众文艺片基本都是这样的呈现方式,万玛才旦拍了那么多作品,画风和表现手法基本都一样,这是导演的风格,电影本身重点看故事,用“陈旧”来定义作品太不公平了吧。

后面到了四位制片人选择导演的环节,方励、陈祉希和郝蕾三个人都亮出了空白卡片,没有做出选择,她们的决定可以理解,一方面认为吴镇宇的作品不合格,同时又觉得德格娜的过于文艺,很难合作。

但是当吴镇宇选择了王晶之后,能看到王晶临时在卡上写了吴镇宇的名字,给人一种同为香港导演帮助香港电影人的意味,多少有些草率吧!

因此,难怪观众会觉得制片人双标,他们的点评和选择确实不够严谨也有失公允,又如何让人认同呢?32

0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内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