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请指教:一个钱宁黄、一部短片,却戳破了弥天大谎!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1-11-22   浏览次数:592   看图模式

尽管《导演请指教》的豆瓣评分只有4.1分,但我依然乐此不疲地追着,因为总有槽点等着你来吐。

讽刺意味

在第三期节目(下)中,如果要问哪部短片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起码个人会选择钱宁黄执导的《奥斯卡最佳短片》。

原因与这部短片的好与坏没有关系,平心而论的话,《奥斯卡最佳短片》算是一部中庸之作。客观而言,真正值得大家去思考的,实际上是短片中涉及到一些剧情。例如改剧本、导演不在拍摄现场以及演员所谓的寻求突破,加上“奥斯卡最佳短片”这个片名,结合在一起极具讽刺意味。

讨好粉丝

专业鉴影组的孟中,在评价《奥斯卡最佳短片》时提到了讨好观众的问题,其主张是反对讨好观众。个人能够理解孟中想要表达含义,但又觉着表达得不够准确。严格意义上来说,影视作品讨好观众并没错,不过一定要搞清楚什么“讨好”。在个人看来,影视作品的“讨好”就是保证高质量的制作水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但在如今的影视圈中,常常会出现另一种“讨好”,也就是《奥斯卡最佳短片》提及的“改剧本”。喜欢追剧的朋友,应该能感受到,近些年来一些所谓的热播剧实则是烂到了骨子里。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影视作品在立项之初,优先考虑的不是剧本的好与不好,而是哪些演员凑在一起演一部戏能够赚钱。于是就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不是拿着剧本去选演员,而是剧本要根据演员的需求进行修改。

究其原因,还是源于粉丝文化的盛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影视剧的市场模式。在粉丝文化中,一部作品好看与不好看几乎完全取决于有没有自己的偶像参演,有便是良心剧、没有则是烂剧。虽说相对于大众市场,粉丝的数量只能用九牛一毛来形容,理论上撑不起一部影视作品的。但架不住粉丝的疯狂氪金行为,为了支持的自己的偶像,一个人可以付出几百、几千乃至几万人的追星开销。这样一来一些影视剧就不需要获得大众的认可了,只要“讨好”了那些疯狂氪金的粉丝,一样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是这种“讨好”,那么是该停一停了。原因很简单,这样一来影视剧就变成了某些明星刷脸的工具了,不是讲故事、传播文化的载体了,沦为了粉丝文化的附庸。

挂名导演

说完了“改剧本”,再谈谈“导演不在拍摄现场”,不禁让人想起了影视圈另一个怪异的现象。那就是“挂名导演”,说白了一部戏名义是由某位著名导演执导的,但实际上该著名导演并未真正参与拍摄。

不过对于制片方和著名导演而言,也算是各取所需了。制片方借用著名导演的名头,可以大大提升戏的知名度,继而转化成真金白银的实际利益。著名导演则是不用付出劳动,就能够拿到一笔比较丰厚的挂名费,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了,受到损失一方只有观众,因为上当受骗了。相信参与《导演请指教》录制的那些影视从业者对此都是心知肚明的,却没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批判这种欺诈的行为,大概率是怕得罪人。在个人看来,对一个新人导演的作品吹毛求疵,其作用远不及正是行业内存在的歪风邪气。

演技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演技是万万不能的

至于“演员所谓的寻求突破”,得承认相当一部分人对这件事存在着误解。当类似黄明昊这样的小鲜肉出演影视作品时,总是会出现批评的声音,实事求是这些批评有对也有错。

对的方面,绝大部分小鲜肉皆是非科班出身,普遍演技稚嫩而青涩。让这样的小鲜肉出演一部戏的重要角色乃至是主角,显然是既不合情又不合理的,完全是在“讨好”粉丝。

错的方面,尽管小鲜肉演技有待提高,但并非是不能演戏。对于小鲜肉而言,其实是有两个选项的,从小角色演起和出演适合自己的角色。从小角色演起这件事,想必大家都能够理解,故而就不过多赘述了。说到出演适合自己的角色,就不得不提鹿晗了,所有人都知道其主演的《上海堡垒》彻底扑街了。鹿晗更是因为顶着爱豆的造型出演拯救世界的英雄,而遭到了网友们的疯狂吐槽,之后还沉寂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鹿晗也有演得还不错的角色,比如说电影《我是证人》,影片中鹿晗饰演轮滑少年林冲。这个角色身上有很多特质与鹿晗本人比较相像,演起来也会比较得心应手,起码不会出现强烈的违和感。

所以演员一定要选择出演自己能够驾驭得了的角色,这个驾驭不仅局限于演技,还包括了年龄、形象等多个方面。以热播剧《星辰大海》为例,被外界诟病最多的就是年过四十岁的刘涛硬演少女,不少人更是因此而弃剧。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像《如懿传》中的周迅、《上阳赋》中的章子怡以及《大秦赋》中的张鲁一,都是被同一块石头给绊倒了。这些演员演技在线,可演技绝对不是万能的,演员能不能演好一个角色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结语

至于那些过度鼓吹演员演技的喧嚣之声,只不过是营销号和水军在为自己的金主造势而已。粉丝文化那一套不仅爱豆在搞,眼下很多实力派艺人也投身其中乐此不疲,烂剧、烂片都敢于贴上名剧的标签。

显而易见,一个钱宁黄、一部短片,直接就戳破了这些弥天大谎。理想中,娱乐圈的明星艺人们应该是社会的榜样,向大众传递正能量。实际上却是谎言批量生产的集中营,这些年来翻车的明星艺人越来越多,而在东窗事发之前个个都是被营销号和水军歌功颂德的优质偶像。影视作品也是如此,什么“名剧”、“经典剧目”、“良心剧”是越来越不值钱了。只要肯砸钱,即便是烂到了骨子里,同样能吹成奥斯卡级别的片子。

一部讲述了剧本遭强行修改、导演不在拍摄现场以及演员所谓的寻求突破的短片,然后再加上“奥斯卡最佳短片”这样一个片名,完美展示什么是娱民(愚民)。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506

0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内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