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八部经典电影,每一部都值得收藏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01-11   浏览次数:972   看图模式

一、《波西米亚狂想曲》

20世纪80年代,摇滚乐队「布姆镇鼠」(BOOMTOWNRAT)成员之一鲍勃·吉尔道夫(Bob Geldof),与英国演员、歌手Midge Ure一起,本着为埃塞俄比亚饥荒筹资的目的,发起名为「拯救生命」的大型摇滚乐演唱会Live Aid。

1985年Live Aid演唱会现场

这其中,英国皇后乐队(Queen)的20分钟演唱,正如片中乐队主唱佛莱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扮演者、奥斯卡影帝拉米·马雷克所言,「让我们把天空震翻」,具有惊人的力量,已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最经典的现场之一。

他们演唱了《Bohemian Rhapsody》(即「波西米亚狂想曲」)、《We are the champions》、《We will rock you》等经典曲目,而影片则近乎完美地复刻了这20分钟摇滚盛宴。

回溯影史,几乎还没有一部电影,真正令观众置身到一场货真价实的演唱会中,这种彻底浸入式的绝妙体验,恐怕是3D、VR等技术也很难给予的。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最后20分钟,如同意大利名导卢基诺·维斯康蒂1963年的戛纳金棕榈之作《豹》中那场一个小时的贵族舞会,提供给观众的,是无可抗拒的参与感。

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中的Live Aid

二、《莫扎特传》

Amadeus,1984

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一部经典之作,在奥斯卡呈横扫之势。

1983年的《甘地传》、1988年的《末代皇帝》、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2004年的《指环王3》等,当然,还有这部1984年的《莫扎特传》。

《莫扎特传》拿走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音响、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等八项大奖。

这些奖项的分布,足以证明《莫扎特传》在故事、视觉、听觉上,都是极品之作。

电影中的莫扎特

它以充满细节的饱满光影,华丽而复古地再现音乐天才莫扎特35年的短暂一生。

音乐充盈莫扎特的每一个细胞,降E大调《Symphony No.1》、《Symphony No.3》、降B大调《Symphony No.2》、D大调《Symphony No.8》、《Symphony No.11》、C大调《Symphony No.41(Jupitet)》等经典杰作,使其成为最著名的欧洲古典音乐家,然而,其孤高、骄傲的性格,最终令他在十八世纪的宫廷与社会中举步维艰,地位甚至不如一位资质平平的宫廷乐师萨里埃利。

《莫扎特》中的莫扎特遗体被裹住后草草丢弃

尽管《莫扎特传》的重心,并非对莫扎特音乐的展示,而是将莫扎特生平演奏为一曲音乐,但这样一部表现天才音乐家的电影,对于观众耳朵,自然是不可多得的盛宴。

三、《三轮车夫》

Cyclo,1995

亚洲电影导演中,陈英雄极具「作者性」。1993年拿下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最佳处女作)的《青木瓜之味》,虽没有强烈故事性,但其浓郁而又纯净的热带季风风情,证明陈英雄对美有近乎偏执的态度,片中,连烧得只剩半截的蚊香,用的都是蓝色,更遑论其中那些饱含浓汁的自然生命力。

《三轮车夫》中的梁朝伟

《三轮车夫》中的梁朝伟

这种美无疑是残酷的。

这首歌之于《三轮车夫》的意义,几乎等于《Sway》这首歌之于1998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移魂都市》的意义。

河内女歌手的悠悠吟唱中,《三轮车夫》里出现一个难得的平和之夜。

原来这首歌的意思是,侵略者轰炸河内以致满目疮痍,但人们仍像爱一个美丽的姑娘那样,爱着自己灾难中的家园。

这样的意义对应到《三轮车夫》片中角色们那破碎的命运,似乎便别有一番风味了。

而它的歌词,其实已经如同一种感伤的吟唱:

河内妹妹,古老的街

只剩你伴我,兰花香

只剩你伴我,黑板树味

雨呢喃着落在弃街上

等候一名女子

秀发披肩,双肩颤抖

只剩你伴我,冬日之树

只剩你伴我,冰冷荒街

一抹冬月,古老宅院

回响着钢琴声

夜阑时分,仍然钟鸣

只剩你伴我,时光的颜色

日幕渐退,你的秀发飘

犹豫踟躇

诗人徒劳的浪迹在街头

默然明白路已迷失

只剩你伴我,青苔被覆的老街

每一座唧唧作响

都在我激动的记忆里

漂浮在西湖泊上

曙光乍现,我却不知道

诗人徒劳的浪迹在街头

默然明白路已迷失

活着再有意义

只剩你伴我,孤寡的冬树

四、《海上钢琴师》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1998

恩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是好莱坞最有价值的电影配乐大师之一,不同于曾为《蝙蝠侠》、《盗梦空间》、《碟中谍》等配乐的汉斯·季默(Hans Zimmer)所热衷的整体性的辉煌,莫里康内往往在几分钟的电影配乐中,就能令人永远记住这部电影。

《海上钢琴师》剧照

意大利名导朱塞佩·托纳多雷经典之作《海上钢琴师》,则令莫里康内心的音乐之美被发挥到极致。

这部电影对音乐进行了层次丰富的展现——

音乐所需要的纯净是否来自音乐家的主观禁闭?——1900终生不愿踏足大陆,只愿至死待在Virginian号邮轮上。

音乐的天花板又是否来自音乐家的灵魂自由?——虽身居世界一隅,但观众永远不知道1900的精神曾去过多远的地方。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音乐的精确。

观众借这些层次,欣赏到的,是托纳多雷电影中1900的魅力,同时也是配乐大师恩尼奥·莫里康内的魅力。

五、《红磨坊》

Moulin Rouge!,2001

《红磨坊》是一出爱情悲剧,这悲剧历经近20年岁月,依旧不衰,是源于好莱坞顶级美人妮可·基德曼在其中完成了彻底的盛放。

《红磨坊》观众或会对影片男主演伊万·麦克格雷格有朦胧印象,但他们将永远无法遗忘妮可·基德曼的永恒魅力。

雪白的肌肤、纤长的身材、精致的五官、鲜艳的舞裙、闪耀的配饰、病娇的身躯,最重要的,在音乐与舞蹈中为爱情奉献的惊人力量,作为好莱坞最具影响力、最重要的歌舞电影之一,《红磨坊》中的妮可·基德曼,远比《爱乐之城》中的艾玛·斯通更有魔力。

《红磨坊》中的妮可·基德曼

穷小子爱上夜场舞女,他们的爱面临健康、金钱、权力的肆意冲击,是妮可·基德曼所饰演的莎婷(Satine),凭借一种灵魂上的忠贞,使这份爱充满韧性,而歌舞,则成为贯穿莎婷全身的电流,是她的魅力来源,也是她的力量所在。

《红磨坊》中的歌曲,都是华丽的,但同时,其内核却是朴素、执着、纯真的。

这得益于苏格兰管弦乐家、作曲家克雷格·阿姆斯特朗(Craig Armstrong)对《红磨坊》故事的领悟。

《红磨坊》中,《Come What May》、《One Day I Will Fly Away》、《El Tango De Roxanne》等音乐佳作,随着莎婷与男主角克里斯蒂安疾速的命运流变,观众仿佛踩在红磨坊摇摇欲坠的舞夜光影中,看着莎婷这颗「璀璨钻石」的陨落。

《红磨坊》剧照

「世间最可贵的事,莫过于,付出爱,对方亦报之以爱。」

这成立于沙婷与克里斯蒂安之间,也成立于观众的视、听与电影之间。

华丽而危险的歌唱中,观众看到了一个最饱满的悲剧名伶。

六、《醉乡民谣》

Inside Llewyn Davis,2013

科恩兄弟的《醉乡民谣》,有一种复古气质。

而这种以歌谣为引,叙说故事的风格,兼具「民间采集」与「经典传承」的魅力,其实早在2013年的音乐剧情片《醉乡民谣》中,科恩兄弟就进行了一次温暖尝试。

《醉乡民谣》剧照

这部在2013戛纳电影节中,以仅次于阿布戴·柯西胥《阿黛尔的生活》的成绩,拿下评审团大奖的影片,是科恩兄弟电影生涯中最独特的作品。

唯有音乐,是时间中不断的溪流。

科恩兄弟通过此片发掘自身可能性的同时,也在为流行巨星重新塑形。

这是科恩兄弟与流行巨星的碰撞,更是电影光影与音乐迷嗓的交融。

七、《爆裂鼓手》

Whiplash,2014

1985年出生的达米恩·查泽雷(Damien Chazelle),2017年32岁之际,凭借《爱乐之城》荣膺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也因此成为奥斯卡91年悠久历史中,最年轻的最佳导演。

《爱乐之城》中,达米恩·查泽雷借「将一个俗套故事拍得摇曳生姿」,证明自己是将复古感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神奇魔术师,影片中 《Mia & Sebastian’s Theme》(贾斯汀·赫尔维茨,Justin Hurwitz创作)等优质音乐的呈现,使瑞恩·高斯林与艾玛·斯通的遗憾之爱,拥有温柔而又惆怅的艺术之美。

贾斯汀·赫尔维茨是达米恩·查泽雷的御用原创音乐人。

贾斯汀·赫尔维茨手拿奖杯

要知道,《登月第一人》在配乐上,与《爱乐之城》的优雅复古完全不同,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21日正式登陆月球的场景中,赫尔维茨的音乐《The Landing》苍凉、恢弘,同时又满含神秘,那是真正属于太空旅行的生动管弦乐。

赫尔维茨为《登月第一人》创作的数十首音乐,包括《Quarantine》、《The Armstrongs》等具有强烈金属颗粒感的重抒情作品,都在回应这位原创音乐人的心声:「我想知道达米恩(导演)想从音乐中感受到什么,以及需要从中获得什么样的情感」。

《登月第一人》剧照

可以预见,贾斯汀·赫尔维茨将成为好莱坞最重要的电影音乐人,将来甚至能达到埃尼奥·莫里康内( Ennio Morricone)、汉斯·季默(Hans Zimmer)等人的高度。

而他与达米恩·查泽雷最「天雷地火」的合作,当属达米恩·查泽雷的惊艳首作《爆裂鼓手》。

其实,赫尔维茨为《爆裂鼓手》所作的《Overure》、《Practicing》等原声音乐,因与电影凌厉的剪辑、疯狂的镜头彻底融为一体,导致在达米恩·查泽雷的天才光辉下,没有那么立体的私人呈现,但正是赫尔维茨、查泽雷,以及主演迈尔斯·特勒的完全融合,令观众在一种身临其境的强烈痛感中意识到——

那些充满力量与速度的音乐,都是带血的。

《爆裂鼓手》中带血的手鼓

八、《马戏之王》

The Greatest Showman,2017

《纽约论坛报》如此评价,「珍妮·琳德的首场演唱会结束,一切疑点都可以终结了,她是我们所听过的最棒的歌手。」

历史上的珍妮·琳德

当曾出演过英剧《白王后》、动作悬疑经典《碟中谍5》的瑞典女演员丽贝卡·弗格森,身着一席白色蓬裙,在布鲁克林音乐学院舞台上以珍妮·琳德的身份「表演」《Never Enough》这首唱腔高亢的歌曲,《马戏之王》奉献了堪称二十一世纪以来最珍贵的电影演唱现场。

这场演唱的无穷魅力,或许不亚于《波西米亚狂想曲》中的Live Aid。

皇后乐队的现场,饱含生命力量,珍妮·琳德的现场,则尽现天籁优雅。

《马戏之王》剧照

《马戏之王》剧照

《马戏之王》在剧情设置上乏善可陈,但它的确在歌舞上做到了极致,有观众甚至评价——

如果好莱坞搞跨年演唱会,也大抵如此吧。

电影是视听艺术,讲究视听语言。

视,即眼睛所见,镜头、画面、表演、光影等,听,则双耳所闻,音乐、对白、自然环境声等,视听,共同推动故事发展,从而形成一种精神力量。

好看的电影,毫无疑问也是好听的。

《波西米亚狂想曲》剧照

但不是每部电影,都必须故事为王,单部电影作为独立个体,其实是具有其独特功能性的,比如《阿凡达》以视觉服人,而《肖申克的救赎》则给观众带来真诚的精神力量。

对于这些以音乐为主,或音乐有突出表现的影片,或许,用心去听一听,透过耳朵去体悟它们的魅力,是对它们的另一种尊重。

作者:县豪576

0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内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