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晚台柱子到被央视封杀,他才是悲剧人生中走出的喜剧大师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1-10-13   浏览次数:373   看图模式

作者:张硕 编辑:吕晶

出品: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最近,老牌喜剧演员陈佩斯在《圆桌派》上的一段“反鸡娃”语录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他在节目中硬核放话:我从小就告诉孩子不许考100分,考100分回来就挨揍,考60分就可以了,小学的时候,就应该多玩……

乍一听,网友们纷纷吐槽:我家里没矿,不敢这么教。

可再细想想,陈老师本人的演艺人生本就是不走寻常路。所以能够说出如此霸气的教育观,也就不足为怪了。

熟悉陈佩斯的人都知道,九十年代,他曾经是春晚小品的台柱子,当年喜剧界的一哥,然而就在爆红的巅峰,却因一场官司销声匿迹。

多年来,江湖传闻不断,有人说他被央视封杀,现状惨淡;有人说他投资破产,走投无路;还有人说他为了生计,上山种果树,靠卖水果东山再起……

面对满天飞的谣言,陈佩斯始终保持沉默,没人知道,消失的这些年,他究竟去做了什么。

2001年,他突然出现在话剧界,并且几乎凭借一己之力,让沉寂了多年的中国话剧舞台重新火了起来。

去年年底,媒体曝出他与阔别了20余年的央视重启合作,高调出任综艺节目《金牌喜剧班》导师。

从转战话剧,到与央视再度合作,在各种节目中抛头露面,陈佩斯的复出,颇有王者归来之意。

人们不禁好奇:这位曾经的喜剧界“顶流”,到底还有多少“宝藏”是我们不知道的?

01

曾经的春晚常青树

陈佩斯,是第一个把小品带上春晚的人。1984年,他首登春晚舞台,和朱时茂合作了小品《吃面条》。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当年这个剧情简单,纯属搞笑的小品,差点没能与观众相见。

台里的很多负责人认为这样的小品与春晚风格不匹配,直到演出当晚,还没有敲定是否能上这个节目。

在陈佩斯的坚持下,导演黄一鹤顶着压力说:“我决定你们俩上,出了事我来负责,但你们记好了,千万别说错话,说错一个字那都是重大的播出事故。”

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这段十几分钟的小品成为那届春晚最成功的节目。

观众全程被逗得捧腹大笑,有人甚至笑得直不起腰,坐到了地上……

要知道,在此之前,舞台上永远都是伟光正的剧目。但陈佩斯和朱时茂,一个搞笑滑稽,一个英俊正派,他们讲的都是市井小民的故事。

一炮而红后,他俩又联手创作了很多广为流传的小品,并在往后的11年,连续登上春晚的舞台,比如《卖羊肉串》《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等等。

那几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可谓是火出了圈儿。

有人回忆当年央视的春晚,“陈佩斯尖细的声音从电视里蹿出来的时候,除夕夜的那十几分钟是听不到鞭炮声的”。

走在大街上,遛弯的大爷大妈看到陈佩斯会对着他喊:“那不是春晚上吃面条的小伙子吗?”

有一次他和朱时茂开车,被邻车的司机认了出来,大喊他俩的名字,结果一没留神,闯了红灯……

然而,就在事业红得发紫的时候,陈佩斯却在巅峰时期突然跌落神坛。

1998年春晚小品《王爷与邮差》在直播时出现了许多道具上的重大错误,舞台效果大打折扣。

下场后,陈佩斯哭得像个孩子:效果太差了。

骨子里对艺术的尊重,让他对自己极为苛责,更无法容忍别人的怠慢。这次演出,成了陈佩斯在春晚的最后亮相。

1999年初,央视的下属公司擅自将他和朱时茂的小品集结出版,为了维护自己的版权,气不过的陈佩斯一纸诉状将央视告上法庭。

朱时茂说,那时许多朋友都会私下打电话给予支持,但他们从不会公开发表意见。

最终,官司顺利赢了。但陈佩斯却自此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

很多人猜测,他是被央视封杀,被迫离开。直到多年以后,陈佩斯在接受采访时才终于说出了离开的原因。

“即使没有版权那档子事儿,我照样会离开的,一定。离开不是因为版权,离开是因为那东西已经桎梏住我了。”

陈佩斯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人,为了追求更深层次的艺术造诣,他不惜放弃名利,“解甲”归田。

02

“荒山”中的自由生活

离开央视后不久,陈佩斯的影视公司,也由于经营不善,被迫关闭了。

几乎同一时间,陈佩斯放下了春晚,也放下了电影,从这两个大漩涡里出来,他惊奇地发现前面竟又是一片全新的天地。

多年前他和妻子承包了一片山头,关闭电影公司后,他们全家到山上过起了田园生活。那时外界给他编排了很多“悲情英雄,穷途末路”的形象:说他穷的交不起孩子的学费,多亏有远见的妻子早年在郊区包下了几个山头,他们一家靠种树卖水果讨生活……

对于坊间流传的“苦情”剧本,陈佩斯选择沉默,不做回应。直到多年后在采访中,他才揭开了当年“荒山”生活的真相。

陈佩斯从小就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生活。在他看来大自然就是取之不尽的灵感宝库,所以在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上,他选择了隐居山间,沉淀自己。

“什么都不如自由,心性在大自然里放飞,在泉水里洗脸、刷牙、洗菜,特别享受;山桃花满山正开的时候,像云像雾一样,特别美,一阵风吹来就是杏花天雨……”

“下过雪之后,走在山里的路上,会发现自己走在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路上,前面没有脚印,心里会特别兴奋,咔嚓咔嚓走在山里,特别美。仔细观察,还会看见狍子一跳一跳地走路,喜鹊,乌鸦,麻雀从你身边飞过。”

他说,那种走自己的路的感觉,特别好。

正是在那段时间,陈佩斯完成了几个重要话剧剧本的创作,其中包括《阳台》——这部作品后来被上海戏剧学院纳入教科书,也是陈佩斯本人最钟爱的一部作品。

在山上的生活,不仅让陈佩斯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也让儿子陈大愚爱上了大自然。

陈大愚曾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年全家在“荒山”上的生活,承载了他少年时代很多快乐时光。

他说:“有一次学校要组织郊游,地方没定下来,我就力荐大家到我们家的山上玩。后来整个年级的同学都去了。那时正值北京最美的秋天,山上的山楂树都红了,远远看过去,像一盏盏小红灯笼,挂满了树梢。”

回忆这段时光的时候,陈大愚眼睛亮亮的,“年级好几百号人里只有我会爬树,那种骄傲别提了。我就像个小主人带着大家转山,大家捡起树上掉下来的果子就吃,逍遥自在。成长在城市里的同学们都玩儿得很高兴。”

在大自然中长大的陈大愚,不仅收获了快乐的童年,而且也像父亲陈佩斯一样,养成了淡泊的心性。

03

随性淡泊,温良纯善是祖传家风

随性、张扬、不端架子,这几个特点可以说是陈家祖孙三代人的共同特点,从陈佩斯的父亲陈强,到他自己,再到儿子陈大愚。

陈大愚曾说“我爷爷、我父亲对人都很友善,跟他们是名人或者是社会底层劳动者没有关系。我们祖孙三代都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也决定了我们后来的很多人生选择。”

陈佩斯对儿子的教育很少有“言传”,多是“身教”,他多是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让孩子懂得什么是人身上最宝贵的品质。

陈大愚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他们一家三口开车去郊区旅游,路上目睹了一场车祸,两车相撞,导致一车撞树,司机生命垂危。父亲二话不说就下车救人,之后又把浑身是血的伤者拉去了医院。“

陈佩斯用自身的行动告诉陈大愚:做人要心存善念。

谈起儿子,陈佩斯曾坦言,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喜剧事业,走艺术的路线。可同时他也会告诉儿子:你有什么梦想和理想赶紧去实现,谁也不会阻拦你。但是你要是做得不成功,到处碰壁也别绝望,可以回来继续演戏演话剧,这能保证你以后饿不死。

所以后来陈大愚选择到美国学习生物科学专业,陈佩斯并不反对,但一段时间后,儿子决定回国投身戏剧行业,陈佩斯却没有轻易答应,而是决定要“观察”他一段日子。

为了锻炼儿子,“考验”他是不是真心要从事戏剧行业,陈佩斯安排他先观察别人演戏,一看就是一年,然后,又让儿子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一个个小角色、小配角地演,不断打磨他的演技,终于用了近5年的时间,陈大愚向父亲证明了自己可以。

陈佩斯颠沛艰苦的成长经历,让他从小就有一种生存的危机感。所以在教育方面,他对儿子非常严厉,按他自己的话说,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练好生存的本领,未来才能应对生活的一切变化。

陈大愚曾说,爸爸陈佩斯在教学过程中吹胡子瞪眼是家常便饭,很多时候爸爸生气都是因为自己没有领悟表演精髓和技巧。陈大愚曾经打趣评价老爸:他是一个非常严厉的父亲,喜剧的内核是悲情,我的悲情内核是有一个特别厉害的爸爸。

陈佩斯的严厉,一度让陈大愚感到害怕,但这其中却有着陈佩斯的用心良苦。在一次采访中,他表示:自己会有意用一些刻薄的语言来刺激学生们,让他们拿出最大潜力来演好每个角色。

加入剧团后,陈大愚自嘲自己就像是一块砖,哪儿有需要往哪儿搬,灯光、音效、剪辑,他每一样都从基础学起,迅速上手,帮剧团解决实际问题。

“我父亲一直跟我说,做演员,不能仅仅会演戏,这样远远不够,你还要懂剧本、会导戏,知道如何调整灯光等等,这些都是能够让你不犯错误的真本领。”

对于演喜剧,陈佩斯就给儿子一句忠告:“做事情,最忌讳过度炒作、包装。你必须通过你的作品去说话,有了好作品,大家自然会通过作品认识你,其他的途径,没必要。”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陈大愚特别拎得清。

人们都说给孩子最好的爱是“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获得成长和快乐”。陈大愚很幸运,他收获了这样的快乐。在充满爱和尊重的家庭中长大的陈大愚,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后也把这份快乐传递下去。

“结婚5年,我几乎不跟妻子吵架,有问题就沟通,这是我父母的智慧,我也很认同。”

夫妻俩在教育孩子有分歧时,陈大愚常常会把妻子拉到一边,让妻子先冷静一下,然后统一意见,再跟女儿沟通。

“这个很重要,孩子还小,父母的态度在孩子面前要保持一致。父母的意见态度不一致,会让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影响孩子对错是非的判断,同时也让孩子不知所措,严重阻碍孩子的成长。”

淡薄名利,执着钻研的家风底色,让陈佩斯祖孙三代在艺术上不断探索,越扎越深;而骨子里传承下来的温良纯善,让他们内心柔软,在清晰地洞察人性和生活后,更加珍惜彼此间的亲情。

04

一生追求纯粹艺术的独行人

木心说:“生活的最好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这句话用来形容陈佩斯非常贴切。

他永远穿着粗布裤子和布鞋,每天吃着家里的粗茶淡饭也不会厌烦,他不在乎自己处在物质社会的哪个等级,只愿把自己有限的时间花在对喜剧的探索上,同时,把他30多年来总结出来的喜剧理论传播出去。

陈佩斯一生几乎没有获过什么大奖,可他却是大众公认的喜剧艺术家;他曾有20多年没有出现在小品舞台上,但提到经典,人们还是会首先想起他;每个去看过他话剧的人,都折服,说原创剧本中几乎无人出其左右;每一个当过他学生的人,都知道他严厉,却从来都服气。

虽然已经年近七旬,但是陈佩斯对艺术的尊重与坚持,骨子里的倔强与傲气,从未褪去。

当同龄艺术家都已经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时候,他却依然在追求探索的道路上奔走。

一生用匠心打磨作品,潜心钻研,让这位纯粹的喜剧大师,始终冷眼看着时代变迁,坚定地在自己热爱的道路砥砺前行。859

0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内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