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认命了,“武侠片”就这样死了也挺好的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02-08   浏览次数:875   看图模式

文|令狐伯光

2022年的春节还是挺有意思的,上映的好几部电影就不提了,这其中还有一部没有登录院线,但热度,讨论度和票房都不错的网络大电影,那就是王晶、姜国民导演,林峯、文咏珊、云千千、邱意浓、甄子丹、古天乐、徐锦江、方中信、黄浩然等主演的《新倚天屠龙记》。

这两部电影网络上线后热度很高,评价虽然有少数的夸奖,但更多的评价还是批评。这个再结合之前《雪中悍刀行》,这些年来每当受到期待,结果上线骂声一声的国产武侠剧和武侠片来看。

我认为中国武侠片也就这样了,可能未来偶尔还会有一些零星的武侠片,但市场主流商业大片里的武侠片差不多绝迹了,武侠剧会好上一些。而武侠文化会在国产动漫和、国产游戏等不和真人沾边的流行文化中延续下去。

这倒也不是什么危言耸听,从国产文化产业发展来看确实有这内外两个原因!

武侠片为什么“衰落”?因为金古梁温黄后继无人

这个内因就是内地没有出现金古梁温黄这样的武侠大作家,影视流行文化还是基于文学这个基础。武侠影视文化的巅峰就是港台,而武侠文学的巅峰也是在港台。

武侠文学近现代的发展是这样的,清末民国的北派五大家是新武侠小说的起点,50年代因为环境原因武侠进入港台,内地因为各种运动武侠是没什么发展的。金庸武侠小说创作于港台经济高速发展的50年代末,60年代,70年代初就封笔。

梁羽生时间差不多,古龙稍晚点但也相差无几;然后是温瑞安和接近网络小说写法,或者对内地网络小说有很大启发的黄易。武侠影视文化则是70年代开始,80,90年代达到巅峰。这就是港台前二十年经济高速发展,在70,80和90年代迎来了影视文化的巅峰时期。

这只是从发展的角度上看的,其实还有一个角度——社会环境。

还珠楼主等北派五大家的新武侠诞生于清末,民国的礼崩乐坏时期,法律和秩序是没有那么被强调的。成熟于金古梁温黄50年代后到90年代的港台环境,这两个地区因为历史关系没有什么大国崛起,只有经济发展起来的偶安一隅和殖民社会下的经济繁荣。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港台迄今为止还有影响社会方方面面的社团黑帮,大量的地下规则,人情社会盛行,受殖民屈辱和利益损害的人需要一个大侠出来为人打抱不平,这才是武侠出现的土壤。它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扎根在港台社会的现实当中的。那时代面临的困境,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带来的束缚感,也都是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80年代,武侠文化随着市场开放从港台进入内地。成熟的武侠文化立刻占据了内地观众的眼球,只要是中国人谁不喜欢武侠呢?

不过,这十多年内地观众相当于一个见识和积累的过程,当时也有内地作家写过武侠,但是并没有成气候。比如有些读者应该熟悉的《武林传奇》《江湖传奇》的戊戟,还有写《九阴九阳》等盗版的武侠作家。

2000年左右,内地才真正的短暂地爆发过一次新武侠高潮。《昆仑》《沧海》的凤歌,其它小椴,沧月,步非烟等等,当然巅峰是台湾作家孙晓创作的《英雄志》,可是他们最终都败给了仙侠,修真和五花八门题材的网络小说。

很多人感觉是武侠被金古梁温黄等前辈写尽,后来人再也无法突破。这确实是一个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内地环境不同。

一是法律意识深入人心,从大方向来说上对也不鼓励“侠以武犯禁”,随着2000年后城市化的进行,中国传统的人情社会已经消失很多。如果连父母,老师,上级都不应该对一个人的意志不尊重、束缚和扭曲。

武侠小说里很多先天的矛盾就无从展现,现在的年轻人看到这些故事只会觉得主角黏黏糊糊,无法理解。这是人物身份标签自带的矛盾,无法理解就无法被带入。

二是因为内地社会环境不同,导致内地读者的文化需求也不同。武侠文学没有在内地市场重生,相反升级版的仙侠,修真和玄幻却大行其道,《诛仙》后兴起的仙侠和修仙,修真题材是世纪之交,也有游戏《仙剑奇侠传》带来的影响。

无论是仙侠,修真还是玄幻等等题材,除了早期有些小说学习金庸朝堂和江湖并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古龙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设置。后来的修仙,修真等网络小说要么纯粹的架空世界,要么朝堂是大门派的附属,大家明显没有天下,江湖的观念了。

更不用提后来的修仙小说和玄幻小说,主角充满了逆天而行,除了泡妞其它人都是反派的行为动机。内地网络小说的主角在竞争极度强烈的各个世界抢法宝、抢秘籍、抢资源、打怪升级换地图,最终登顶最高峰。

这明显和2000年后中国迅速崛起,但城市化巨变带来的社会关系变化。受到高等教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强度竞争带来的心态有关。大家都想变强想要进步,再没有港台武侠那种需要大侠的表达。

这是后来武侠没有在内地影视剧爆发的原因,因为内地的武侠小说就是不行的。这个武侠文学的基础不行,衍生出来的武侠影视剧自然而然也就不行。只能不停在翻拍金庸古龙,后来古龙都不怎么翻拍了,于是一直翻拍金庸。

我们有翻拍多少内地武侠小说么?《有翡》算一个,其它像《将夜》《雪中悍刀行》原著难说它们是武侠小说对吧。而金庸古龙翻拍几十年了,早就看腻了,还能突破吗?

内地流量泛滥打斗烂,香港没有年轻演员了?武侠或许真的没救了

这个外因就是两岸三地都不行了,台湾早不拍武侠了,2018年后凭《我们与恶的距离》重生的是悬疑和现实题材的剧集,武侠片能追溯到2010年的《剑雨》,武侠剧也是2010年前台湾导演在内地市场拍的,后面基本没了。

现在还能拍的两大重地香港和内地影视产业,怎么说呢各有各的毛病。不但和当年香港武侠巅峰时期相比不如,甚至和2000年后内地国家队下场的张纪中武侠,张艺谋的武侠大片相比都不堪入目。

1、内地流量明星没有毁了武侠,但“流量经济”导致的行业乱象却毁了武侠

我们现在谈到内地武侠的时候,很多人张口闭口小鲜肉如何如何。实际上内地的流量明星确实有很大问题,但有年轻演员还勉强顶得住,因为武侠就是“成人童话”,而成人童话终究需要年轻演员的。

比如17版杨旭文,李一桐的《射雕》;19版曾舜晞,陈钰琪、祝绪丹版《倚天》。确实比不上之前港台和张纪中内地版,但是选角还是比现在的香港版强得多对吧,演员最差的大概还是21版《天龙八部》。

其它像小成本武侠网剧《侠探简不知》《少年游之一寸相思》;顶级ip《将夜》《雪中悍刀行》等等,你会发现演员不是特别差。

内地武侠剧最差的不是演员,虽然有古装丑男和女星妆容千篇一律等问题,但最烂是整个影视生态的问题,尤其是制作水平,再到剧本方面的问题,比如武侠最重要的是什么?武打设计和剧本。

这个当前业内人士的水平就是不行,现在水平过硬的导演团队能让观众信任的能说出几个?比如拍出《琅琊榜》的正午阳光,但是这样的国产剧团队有多少?

现在国产剧题材很受限制,各种回本压力让剧只能做一些特定元素保证回本。做武侠就是冒险的,这就是为什么武侠、仙侠都在谈恋爱的原因。这些再加上越来越拉垮的武打设计,武侠剧不烂才怪了。

当然其中也有很多不错的动作设计和剧本的,但是这个大环境影视资本就是不用啊。如同只知道翻拍金庸和ip,没有想到原创什么武侠剧和武侠片一样。

2、香港创作人员虽烂但底蕴还在,但演员新鲜血液严重不足。

香港武侠片的问题则正好和内地相反,香港业内人士虽然度过巅峰期,但是半个多世纪的积累还是有几分底蕴,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这个新版《倚天屠龙记》。这两部新片的动作设计是甄子丹的甄家班,加上这个时代特效滥用而现在香港大导演古装片特效一直不行。

这就导致这两部电影一些动作设计太过现代了,或者空智大师龙爪手那种尴尬的特效处理,再到打斗全是特效对轰等等。但是电影的动作设计还是展现了香港动作设计的底子,还算是比较好看的,剧本在王晶的改编武侠片中也属于中规中矩吧。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还是在选角上面,林峯,甄子丹,古天乐,一群香港黄金绿叶配角,香港演员青黄不接的问题真的太过于严重。另外明明是内地年轻女演员给王晶选,结果他选了两个“整容脸”女主角来演小昭和周芷若,真的是个败笔。

最终在香港娱乐圈算得上是新人,容貌气质也有辨识度的竟只有文咏珊。

王晶《新倚天》来了,《新神雕》和《新鹿鼎记》还远吗?

现在内地这种环境是不太可能再拍出什么好的武侠剧,武侠片也早就不是内地电影市场主流题材了(主旋律是绝对主流),所以未来可能只有偶尔有人拍几部武侠片,或者有武侠元素的古装片。

比如已经拍完两部而且还有水平的徐浩峰,但这两部武侠片一直没有上映。

至于香港武侠片同样也就这样,这几天网络传言徐克官宣的《新神雕侠侣》三部曲开拍,甚至演员阵容都已经出来了,这个在正式官宣前可以观望。同时以徐克之前监制的《三少爷的剑》来看,还是持保留意见吧。

另外就是曾经也有官宣过彭浩翔的《鹿鼎记》三部曲,这两个系列出来了,我们可能还有得看武侠片,但如果两个项目都不确定的话,那么武侠片或许真的就死了。

最后,这一次王晶的《倚天屠龙记》的成绩着实不错,按照王晶的尿性如果徐克拍不了《神雕侠侣》,彭浩翔拍不了《鹿鼎记》。那就让王晶把版权抢过来拍吧。

虽然这样可能就是下一个《新倚天屠龙记》,但这也算是我们再缅怀一次金庸和香港武侠吧!毕竟这两个系列都出不来的话,武侠片或许是真的死了!119

0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内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