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泰两国联合制作的3D恐怖片《育婴室》正在安徽紧张拍摄,为了打造电影的恐怖氛围,泰国”鬼王“导演不仅深夜入山体验阴森气息,更耗资建造特色
说实话,写这篇关于《长津湖之水门桥》的观后感之前思想斗争了半天,当前有一种不那么健康的倾向,仿佛只要是爱国题材主旋律影片,就必须360度无死角一致叫好,不叫好就是“不爱国”。
即便仅仅是对影片的拍摄手法、细节呈现,演员表演这种纯技术性的层面提出不同的看法都不可以。
并不是危言耸听,刚刚看到一个博主吐槽影片中军事方面硬伤的文章,下面就出现了这样令人恐怖的评论:提请公安局把它抓进号子里审一审!
没写错,的确用的是“它”。
其实怀着热切观影期待的我走进电影院时是多么希望自己被感动,我本来百分之百认为自己会深受感动而泪流满面。
为此我还特地带了一包纸巾。
可是实际上,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我的眼眶也的确湿润了,但平心而论,那更多是因为画面、音效所营造出来的情境而感动。
遗憾的是,在故事的核心—发生在水门桥上的激烈战斗中,我心如平湖,甚至感到味同嚼蜡。
原因很简单,那些为战斗而战斗,为牺牲而牺牲,为悲壮而悲壮,为感动而感动所“创作”出来的情节实在没有打动我。
我的一个朋友和我的观影印象一致:这是一部大制作豪华版的“抗美神剧”。
这种印象来源于一系列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逻辑甚至不符合常识的细节设计。
上网查证了一下,发现有不少网友同我观点相似,综合如下:
01
与《长津湖》不同的是,《水门桥》文戏很少,从一开始就直接切入到激烈的战争场面,据说这是香港导演徐克对以往主旋律影片过于泛滥的煽情文戏所做出的改变尝试。
整部影片几乎都是激烈的战壕互射,过程中穿插着一拨拨收割泪点的慢动作加音效的人物牺牲场面。
但可惜的是无论是故事的逻辑性还是战争细节的严谨性都难以令人信服。
首先,在影片开场,七连受命进攻史密斯师长设在下碣隅里的机场,行军路上遇到刚刚遭遇敌机空袭而装备悉数被毁的炮营,连长伍千里立即决定协助炮营“抢炮”,这让人看不懂:不是军令大如山吗?军人不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吗,军队不是一个极度讲求纪律性的组织吗,怎么占领机场那么重要的军事任务指挥官擅自就可以更改?
更何况,拿下一个防守严密的炮兵阵地难道不需要付出重大伤亡为代价吗,还怎么继续执行并完成原先的战斗目标?
其次有点黑色幽默的是,抢占机场那场戏,最高指挥官史密斯和机场空管站在机场调度台上并肩指挥战斗。众所周知,调度台是用来指挥飞机起降的,而不是用来进行军事指挥的最高指挥部。
当然,以上情节虽然稍欠严谨,却也无伤大雅,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情节硬伤发生在故事核心的发生地—水门桥上。
水门桥真实历史照片
首先需要介绍的是,在真实历史上,为切断后路阻击敌人,水门桥总共被炸了三次:
1950年12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小分队穿插至桥下实施爆破炸毁桥面。美军花费两天时间用木头修补。
3天之后的12月4日,志愿军小股部队再次穿插至桥面实施爆破,但因为桥墩未被炸毁,美军用钢板再次修补。
12月6日,27军80师240团3营7连连长姜庆云,带领一个步兵排和一个机枪班,每人携带数十斤炸药连夜强行军至水门桥桥下,对美军修复的桥体和桥墩进行彻底爆破。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影片中由伍千里率领的七连执行的正是第三次的炸桥任务。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军事任务的核心毫无疑问是“炸桥”,是快速穿插至桥面或者桥下安置炸药进行爆破,以达到炸毁桥体的战斗目标。
可是,电影中的七连进行的却是何等令人迷惑的操作。七连连长伍千里竟然意图活捉守桥的美军指挥官,并迫使所有人全体投降,这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仿佛七连的战斗目标并不是炸桥,而是消灭守桥美军并且建立阻击阵地!
于是,有了这个错误的情节设置先导,下面的细节充填开始变得魔幻起来:伍万里一手精确制导的投弹能力,百发百中不说,且能在不看目标的情况下精准扔进美军塔楼。
巴祖卡精度离谱,黑夜之中远距离精准命中水管顶部。
迫击炮“听声辨位”,在大风雪天听到对方迫击炮响,反手就直接命中。
美军轰炸机编队居然会为了消灭一个士兵扔光凝固汽油弹,然后机枪扫射全是掩体的山坡。
这样庞大的军事物资的浪费,美军算不过账吗?
第一次炸坦克为什么非要在它开过来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点着炸药包冲出去,炸药包把人炸成碎片而坦克和桥安然无恙。第二次平河继续执行任务被坦克卡在底部,最后还是伍千里用手枪引爆炸药,结果不但桥炸塌了,坦克也坠入深渊。
两个炸药包的威力怎么如此巨大?
既然手枪能引爆炸药包,那么人拿着炸药包冲出去的意义何在?
而且据某位军事博主撰文,炸毁钢筋水泥建筑的炸药包一般为军用炸药,化学成分极为稳定,需要用专门的点火管或者雷管引爆器来起爆。但影片中战士们用火箭筒、机枪子弹,甚至手枪子弹直射便可引爆炸药包,错误堪称离谱。
另外,将近失明状态的指导员梅生最终开着半履带车从水门桥后的山坡上冲下来与敌人同归于尽,这辆重达八吨的车是如何弄到上面去的?而在如此之陡的山坡冲下来,这辆车又是怎么控制方向且平稳下滑不翻滚?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如果桥背后的山坡上无人防守能连人带车上去,那么为何不先占领这个制高点,却非要冒着枪林弹雨付出惨重牺牲的代价仰攻?
还有,当时的气温接近零下四十度,电影中也有“人冻得站不起来,枪冻得拉不开栓”的台词,可是电影中执行任务的战士无不闪展腾挪身轻如燕,如果这还不算什么,那么伍千里抱着一发坦克炮弹“从天而降”的画面简直如同超人,且不说人体在高速下滑过程中能否保证自己不受重伤,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当他落在几十个荷枪实弹的美军组成的包围圈中,众美军大眼瞪小眼,不但不开枪反而要“娱乐”他,是不知道他手里抱着的炮弹是来炸他们的吗?
最奇幻的是:当伍千里身中数弹失去平衡跌落之际,尚能从容不迫一枪接一枪用手枪射击卡在桥面上的炮弹,最后精准射中弹头,然后慢动作旋转的伍千里在火光中露出胜利的微笑……一时间简直令人恍惚,这难道不是歌颂我志愿军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题材影片,而是翻拍《黑客帝国》或者《蜘蛛侠》?
与此相反的是,水门桥守军指挥官被刻意凸显的无能:不是时时面露惊惶,便是一有风吹草动吓得将咖啡倒得满桌,还到处瞎晃见到敌人不开枪非要徒手制服……
这令人想起现在已经很low基本已被淘汰的创作思路:英雄不死,敌人无能……
而最离谱的是,伍万里抱着牺牲的哥哥在雪地上躺了一夜,没有冻僵冻死不说,神奇的是,美军的喷火器点着了伍千里,而且又融化了冰雪,遗体带着伍万里一起滑了下去……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一个被烧为灰烬,而另外一个却毫发无伤,按网友的说法“莫非喷火器具备活体自动识别功能专门帮伍万里解冻”?
02
另外,除了战争场面的创作硬伤之外,这部集结了中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男明星的大制作,演员整体表现或许达到了“优秀”,却难称“逼真”,仍然让人觉得这是“演”出来的,而缺乏一种血肉相连形魂一体之感。
尤其是耿乐,从遭遇敌机轰炸之后他跳出车窗指天骂娘的那场戏就可以看出,他和同龄的胡军演技存在的差距。
至于灵魂人物吴京,有时让人略微出戏,想起“战狼”。
相比上世纪五十年代,同样以抗美援朝为背景拍摄的经典影片《上甘岭》和《英雄儿女》,其技术力量、资金支持与当今相差何止道里计,可是影片中的战士群像,从连长到一名战地护士,都与角色融合到水乳交融神魂一体的程度,让人觉得他们分明就是浴血奋战在朝鲜战场上的钢铁战士!
也许有人会说,你对一部商业片未免过于较真苛求了吧?
我的回答是,如果真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片,那么就应该在电影片头打上一行字幕:本片纯属虚构。
既然取材于真实的历史背景,就要本着对历史对未来对前辈对后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即便是虚构,也要尊重事实,尊重客观。
其实当年发生在水门桥上的战斗并没有影片中所表现的那样激烈,真正惨烈的战斗发生在位于水门桥南部一公里的黄草岭1081高地。
导演是“移花接木”将发生在黄草岭1081高地的战斗搬到了水门桥。
这符合艺术创作的正常范畴,但问题是:如果单是为了追求电影的“可观赏性”而用玄幻片的手法来刻画当年英雄不惧牺牲所付出的一切,这难道不是对先烈们的一种不敬吗?
为什么“抗日神剧”备受诟病,那是因为当年我们所面对的对手,根本没有这么蠢,更没有那么弱,把敌方描绘得过于不堪至可笑的程度,这有助于提振民族自信心吗,如果给晚辈留下这样一种虚假的印象,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何帮助?
请不要将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演绎成超人,彪炳千秋的抗美援朝精神也不容降低智商式的神剧演绎!
发生在七十年前的那场战争本身已足够伟大,原封不动拍出来就极为震撼,何须用接近“玄幻”的剧情来补充?
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既然都是已知的,那么就要忠于历史,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胜利不容“戏说”。
毕竟,情怀是用来弘扬的而不是消费的。
03
记得《长津湖》上映期间,写东西上网搜寻资料,一个历史博主的文章居然看得我连续三次落下泪来。
第一次落泪是看到文章引述一个美军老兵的回忆录,记述在当年的一次惨烈战斗中,他看到无数身披白布(应该是用于御寒和隐蔽双重作用的军用披风,那么单薄的布料,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能起到什么“御寒”作用呢,这个细节就令人心痛不已)的年轻中国士兵拖着僵直的步伐迅猛冲锋,一拨倒下去,另外一拨又接着冲上来,奋不顾身,前仆后继,直到美军重机枪的枪管都打红了,他们依然无所畏惧地冲上前来……
看到这一段,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心中浮现出七个肃穆的大字“为有牺牲多壮志”。
第二次是看到烈士宋阿毛留下的绝笔:
我爱我的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战地上!
当时心潮起伏,和我的一个朋友说了这样一句话:即便你富可敌国,寿与天齐,但在这样高傲不屈的灵魂面前也不可能找到任何优越感,相反,你只会感到自己深深的匮乏……
第三次,看到史料关于1952年宋时轮将军率军归国,在行至鸭绿江边时,宋将军挥手要求停车。望着滔滔江水,他想起那些自己带过江来参战却无法带他们归国的年轻战士,思绪起伏,泪水满襟,摘帽向长津湖方向深鞠一躬的记载时,眼眶又一次湿润了(在电影中看到这一场景,再次忍不住落下泪来)
仅仅是朴素无华的文字就能令人如此动容,这是来自真实的力量。
毫无疑问,《长津湖之水门桥》是一部极为优秀的国产影片,它的骄人票房和观影热潮也足以说明这一点,虽有不足,但瑕不掩瑜。
衷心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将思想性、艺术性、真实性完美熔于一炉的史诗巨片问世。
所有将青春热血奉献给自己祖国的伟大的志愿军战士永垂不朽!赞956